網頁

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

活用數位工具把統計便捷化

上一篇談到迴歸平均值的現象,和如何利用筆記,把自己的行為和經歷做個記錄,以平衝因為一時起落所做成的心情跌盪。

其實,這個現象,也稱之為月暈效應。這是由於人的腦袋,會自動為每一件事的果,去尋找一個最便捷的因,而且會因為找到這個「因」,而感覺良好,並就此收手,不再追查下去。他不會自動的,用統計去想這個因果關係的偶發性。

這種現象就像你看一本商業書刊,看見成功人仕如何成功後,會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商務成功之匙,而忽略統計其他「只做」這個動作,而大部份失敗這個事實。也忽略成功人仕成功,背後如何一件件小事做起,中間經歷的跌碰,和成功所需的天時地利人和。

所以,要避免月暈效應為管理決策帶來的不良影響,你需要「方便」的統計結果。

跟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Daniel Kahneman 的研究,大腦本身不擅於跟據統計分析的結果做判斷,所以如果統計結果不夠「方便」,會做成使用困難,結果人們就會因月暈效應,傾向使用直覺評估了事。更糟的是,當用這些被偶發性事件影響的結果做判斷的依據,比用純粹靠估的準確性還要低 ...... 

幸好,活用數位工具後,需要做出「方便」的統計結果其實可以很簡單。就以銷售為例,一個銷售人員,只要每天用 Excel 把每天有關銷售的幾個數字寫下來,如:
  • 接觸公眾數量
  • 接獲需求數量
  • 會面數量
  • 發報價數量
  • 成交數量
  • 成交額
然後,在 Excel 中設定公式和圖表,一季下來,你就會有一個在手邊,隨時供你參考下決定的統計數字了。

這個方法,只要稍加轉變,利用 Google Form 讓線下的銷售人員每天用三分鐘輸入數據。再用 Google Spreadsheet 把這些已經自動整合成列表的數字做統計,和繪製出圖表,變成你「方便」的數據。

那你除了能有各個銷售人員的獨立銷售活動數據外,還能整合觀察整個銷售團隊的狀況,並對之加以調整。

其實,現在所說的大數據,也是利用各種方法收集回來海量的統計,轉化成有意義的數字和「方便」的統計結果,讓判斷真正的做到比「靠估」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