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

德國式的家教



今天看書讀到德國式的家教,在以下幾點和港式的家教不同,讓我覺得有點水土不服。
  • 鼓勵小孩跟家長頂咀
  • 不硬性制定學習時間表
  • 向孩子認錯
相比三項來說,不硬性制定學習時間表,確是幾個做法中,比較易理解。 但要在香港做到,首先要有勇氣挑戰「贏在起跑線」的觀念。首先,要真正的嬴在起跑線上,正如下圖一樣,關鍵在父母本身,不是小孩和甚麼「學習計劃」... 


而他們的概念是要尊重小孩這個個體,擁有時間分配的自由,也要有玩耍的時間。更有趣的是,把香港的小朋友密密麻麻的時間表搬到去德國時,家長是會被控告的。



至於向孩子認錯,我想傳統以來,真的沒幾個家長拿捏得好了。不是死不認錯,就是死要認錯。德國式的家教著重身教多於言教,如果家長做錯事也死不認錯,別指望小孩會在做錯事後真心認錯了。至於死要認錯,更會讓小孩變得自大和自以為事。所以,德國的家長如果做錯事,他們會很樂意向孩子坦誠認錯。但如果是小孩做錯事懲罰了他們,他們決不會在懲罰後呵護及向小孩道歉。


常常說獨立思考有多可貴,要怎樣怎樣的去培養。德國家長也認同,所以他們會鼓勵小孩跟家長頂咀,把道理辯明。更重要是,如果最後小孩所堅持的是有道理的,他們更會認同小孩的那一套。這方面跟華人家長所做的不同,但我覺得也是有其道理的。

我記得小時候不淮自己回咀,很多時想法都是放在心內。後來想到甚麼事,明知雙親都不會同意的,就「先斬後奏」算數,結果是負面的我會選擇自己承受,正面的才告訴雙親,再來個「報喜不報憂」!因為經歷過,所以小孩回咀我會鼓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